近几年游走了20几个国家,以自然生态摄影为主。其中拍摄鸟类将近750余种(含区别较大的雄雌和亚成);大小动物将近100种。有一些自然生态摄影的经验(经历)与各位摄影老师、自然生态摄影(拍鸟)的朋友们分享:
1.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动物、鸟类,自然生态摄影人的体力要好(身体健康+平时多运动):每次出发前背着设备称体重:镜头1大(600mm)+3小(15mm、105mm、增倍镜)+2个机身(尼康d3s+d4s;一台备用)+望远镜+水瓶+雨伞+备用电池+三脚架(捷信碳纤维轻便携旅行者5号GT5542LS三脚架+德国 Sachtler 沙雀 FSB 8T 液压云台;好三脚架和云台较稳定,保障画质和清晰)+防雨罩=25公斤左右。负重找鸟是经常遇到的,所以只要时间允许,能走多元走多远,走的越远机会就越多。在德国的埃菲尔山谷拍鸟,背着20公斤的设备,12小时走21公里。在尼泊尔的喀什塔普自然保护区,背着25公斤设备边走边拍,绕一个大湖一天9个小时走16公里;拍到狐狸看着我做瑜伽(伸懒腰);拍到秃鹫撕咬野牛的精彩画面;所以,体力好,走的远,“偶遇”精彩画面的概率就高!
2. 全世界拍鸟人一家亲:主动结识当地人,特别是摄影爱好者,可以创造更多的拍到当地特有鸟种的机会:在新加坡拍鸟,遇上Joshua老师,带我去拍了一年一次的新年新加坡中心广场夜景;在比利时鲁文森林公园,偶遇也在拍鸟的老外(法国摄影师),给我指点了一处拍鸟点,第一次拍到欧洲棕头鸥;在新加坡拍鸟还遇到几位当地拍鸟的曾老师、叶老师和John(邝)老师,他们热情的带我去巴西立湿地公园拍到了点斑林鴞;后来我第二次去巴西立湿地公园,又遇到几位中国拍鸟的老师,我又带他们去拍点斑林鴞,还几次拍到飞版。在尼泊尔喀什塔普:是住宿的度假村老板带我们去候拍“菏泽鹧鸪”(尼泊尔第二目标鸟),在可能出现的地方死等!还在丛林深处拍到比较难遇的褐渔鴞。
3. 结伴“拍鸟摄影大师”是拍鸟人的幸事:前年组团到台湾拍鸟,领队兼鸟导台松老师和老毛老师带领我们夜拍领角鴞、黄嘴角鴞、夜鹰、鸺鹠等,他们(有近30年的拍鸟经验)建议我们把曝光补偿调到“-20”,我相信没有夜拍经验的老师,谁也想不到可以调到这么夸张的数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丛林湿地拍三趾翡翠,当时天色已晚,又是在丛林深处,光线及暗。通常我们拍摄,只能牺牲画质,iso设定6000以上,速度1/100秒;拍出的燥点太明显,只能是个“纪念版”。这次在一起的罗老师就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获奖作品的暗光拍摄参数:iso800+1/20秒,包括快门预设和打开防抖(大多老师在架拍时,会关闭长焦头的防抖,以提高画质)。我们当场应用,效果超好!尤其慢门拍摄,打开防抖效果非常明显。
4. 自由行生态摄影,要往有水和有湖的地方走(境外“高德地图”兴许可以帮到你);去年在欧洲4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自驾拍鸟。我们设计的路线,就是海边+河流+湖泊的连线;大家知道欧洲拍鸟难度较高(不像东南亚、中美洲的鸟种多且密度大),我在10天也拍到60多种鸟!比如:德国埃菲尔山谷河边雨中的宗尾褐鶲;比利时鲁文湿地的褐背鶇和欧亚鸲;荷兰海边的蛎鹬;荷兰海边灌木林拍到的灰白喉林莺等。
5. 山谷低洼处,树林植被茂密处,面向小路的较开阔地带,林鸟出现的几率较高: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南部50公里左右的山区,是茂密的原始树林。当地人介绍那里林鸟密集。我们自由行一整天在山里的小路转,拍到很多精彩的林鸟画面和特有鸟种(拍到30余种林鸟)。比如:白喉扇尾鶲、黑顶奇鹛、斑胸勾嘴鹛、方尾鶲、白颊鹎、风头雀嘴鹎、黄腹扇尾鶲、橙腹叶鹎、眼纹黄山雀、刺鸫鹛(尼泊尔第一目标鸟)等。
如果能碰到结有果实的树,也可以等等,有时,等待和寻找一样重要,很可能会给你惊喜:在台湾杉林溪的红果树边就等到紋翼画眉(台湾特有鸟种);在新加坡的巴西立湿地拍到白鹦鹉吃果子的近照;在塞舌尔群岛的小岔路的芒果树上,拍到大蝙蝠吃芒果的精彩镜头和视频;在尼泊尔的奇特旺皇家湿地公园拍到红耳鹎吃果果的影像;
6. 有条件时,尽量选择游人较少的偏僻深林地域:进入丛林深处,游人较少,遇到珍稀罕见的林鸟和动物的概率较高:在尼泊尔的奇特旺河北湿地丛林,零零星星有游人出没,钻向丛林深处,收获会很大:巧遇大金背啄木鸟夫妻,较近距离的拍摄,连啄起的木屑都清晰可见。近距离拍摄到鹰鹃;近距离拍摄到的蛇雕;在喀什塔普树林湿地的深处,就拍到几种猫头鹰:褐渔鴞、领鸺鹠、班头鸺鹠、鹰鴞、林鴞等。
7. 尽量避开当地的六日和假期:新加坡就是个城市,人们居住较密集,所有18个公园、湿地基本随时都能看到踏青跑步的人。选择早晚和大多数上班时间,人们的影响会少一些。为了拍好鸟,我三进“乌敏岛”一人拍鸟;尤其第三次进岛,几乎见不到人影。安安静静的拍到原鸡;遭遇野山猪群;也拍到了好鸟片!在尼泊尔的喀什塔普湿地丛林还与野水牛超近距离(15米左右)相遇,愣站着没敢动,对峙了几分钟,才慢慢退出,吓出一身冷汗。
8. 尽快了解鸟的习性(可以预先做些案头功课):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观察好地形和光线,找好位置拍出背景较干净、有层次的鸟片及飞版。地处国外的新环境,没有太多的路书可参考,大多数时间靠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在塞舌尔鸟岛( Bird Island)拍白顶玄燕鸥,发现它们这个季节正在搭窝,白顶玄燕鸥就在附近的树下草地上衔拣落叶和树枝。我找好角度,静静等待,多次、反复拍到衔枝平视飞版照片,收获较大;在新加坡乌敏岛的观察和等待,拍到了冠嘴犀鸟反复吐红果的高清照片;在塞舌尔群岛博布隆海滩拍到黄腰长嘴鹬吃螃蟹和岩石起飞的精彩瞬间;
9. 赶上下大雨可能还是个机会:树干树叶石头的反光,会带来一些特殊效果。在台湾明阳山大雨中拍的竹鸡和勾嘴画眉,也别有一番情调;塞舌尔群岛(普拉兰岛)红冠蓝鸠雨丝版;台北蓝鹊(台湾特有鸟种)雨丝版等。
10. 每到一地拍鸟,最好选择几种目标鸟。有重点,效率高。塞舌尔群岛的目标鸟就是“非洲黑鹦鹉”。“非洲黑鹦鹉-塞舌尔亚种”是濒临灭绝的塞舌尔国鸟,较难拍到。为此我专门留出一整天的时间,坐船到唯一有黑鹦鹉的拉普兰岛,直接赶到能拍到黑鹦鹉概率较高的“五月谷”森林公园。由于山路狭窄,工作人员不让背大包、三脚架和大镜头进入(免费提供存放)。我只好放弃进公园拍摄黑鹦鹉的打算。为了拍到目标鸟,我就沿着公园外围和周边转:3个多小时:扛着设备走了近8公里;4次遇到,并拍到打架版,也算心满意足了!
11. (10+1)出国拍鸟,顺便拍风光和人文也是不错的选择。带上广角和58mm、105mm等;早起5:00-6:00点拍日出风光;7:00-10:00点拍鸟;中午可以简单休息;下午3:00-5:00点拍鸟;5:00-6:00点拍日落。博布隆海滩拍的火烧云和台湾大雪山拍日落,都是拍鸟的意外收获;在尼泊尔赶路途中顺便拍到人文肖像:“回娘家”、小女孩抱弟弟、小男孩;塞舌尔群岛的博布隆海滩的小黑孩。国外人文环境非常有特色,也比较好呈现。
12. (10+2)国人出国还非常关注语言、衣食住行和费用:会点英语最好!我不会英语也不用太担心。出发前多看看网上的攻略,提前预定好机票(旅游全世界,3000-5000元人民币就基本能搞定往返机票)和酒店(200-400元人民币的酒店非常多;或结伴预定民宿也不贵),换好当地货币,带些美元,就可以出发了!国外拍鸟其实性价比非常高。比如我年初独自“自由行”去新加坡:往返机票(北京-新加坡)提前3个月预定3500元人民币;签证4天出签;网上看了几篇新加坡攻略;仔细研究了一下地铁线路;选择了21个要去的拍摄地点(实际16天时间,去了17个拍摄地点)及行走路线规划;提前预定住宿(选择较便宜的旅馆,人民币200-300元,空间较小,但非常干净整洁);到达后现场购买地铁月票(50元新币x4.8=240元人民币,我16天地铁走了17的拍鸟点及湿地公园,卡上还有结余。);英语突击记住20余个常用单词,拍鸟地点的英文写在纸卡上(或记录在手机备忘录)或标注在纸质地图(网上下载新加坡地图打印出来)上便于随时查阅;餐费不用太讲究大吃大喝,早晨+中午便当,晚餐各种快餐排着队吃(5元新币左右=25元人民币/餐,自带旅行水杯),花样不重,即省钱又美食。我的新加坡之行16天花费13000元,基本是交通住宿费用。可是拍到110余种鸟+20余种动物昆虫,还是性价比很高的(国内出行拍几种鸟,跑个500公里,3-5天也要3000-5000元)!
选择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摄影,虽然更加辛苦,机会较少,拍出讲究光影色的大片概率也很低,但仍然充满着无限乐趣!穿越自然世界的清爽、偶遇动物和鸟儿的激动和喜悦,甚至发现、看到而没有拍到、拍好的惋惜和遗憾,这些都是有趣的故事和回忆。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奇妙的感受,可能是其他题材摄影人所体会不到的吧!
感谢欣赏!向鉴赏的老师们问好!
|